【来源:威海新闻网】城市公交,是文明城市的窗口,更是幸福威海的重要体现。如今,漫步威海街头,一辆辆公交车犹如这座城市精神风貌的跳动音符,在承载文明与便捷的同时,也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送去了丝丝暖意和缕缕幸福。
城市发展,公交先行。2012年,数千万元的资金投入使威海公交正在进行着美丽嬗变:从起初的单一线路到如今的覆盖全城,从当年的老解放客车到现在的气电混合动力环保车……相信,在华丽转身之后,威海公交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感官的体验与享受,更是威海这座“幸福之城”的骄傲所在。
■第一现场
观光巴士:360度全景展现“幸福威海”
11月28日上午8时50分,在旅游码头始发站,一辆造型别致的“幸福海岸”旅游观光巴士引人注目,采用“全景窗”的车体以白色为主色调,车体上青山绿水的景观描绘,彰显着威海山水相依的环境特色;车尾部绘有一只蓝色小海豚,栩栩如生,让观光巴士显得灵动可爱。进入车厢,空调、冰箱、显示屏等设备一应俱全,座椅间还摆放着桌子,全景式玻璃车窗设计令巴士变身“移动的海景阳台”——除了底部、顶部空调位置外,车体全被夹胶玻璃笼罩着,车外360度景观尽收眼底,还可阻隔99%的紫外线。
9时,观光巴士快乐启程,记者随车体验“幸福之旅”。坐在车中如同坐上一艘航船。阳光柔柔地洒在座椅上,带来些许冬日的暖意。窗外,城市画卷徐徐打开。“游客朋友们,您别看这个花园很小,可园中耸立的那座白塔就是‘收回威海卫纪念塔’……”从旅游码头出发,一路走来,导乘员详细地向乘客介绍着每一个景点。当车到达黑岛观光台时,稍作几分钟停靠,记者随乘客们走下车,近距离观赏海景。站在几十米高的观景台上,俯视岩壁峭岸,浪花飞溅,远眺海天一色,山水相依,乘客们忙着拍照留念。“滴滴滴……”观光巴士发出启程的提示音,乘客们谈笑间走进车厢,继续行程。半月湾、猫头山、靖子村、葡萄滩海水浴场……看着一路美景,不知不觉已到达国际海水浴场终点站,回想这长达26公里、90分钟的观光线路,它串联起7个渔村、3个海水浴场、2所大学,并行经铁人三项专用赛场,沿途海天一色,汇集海边各种特色风景,称的上是我市千里海岸线风光最优美的一段行程。
“虽然是老威海人,但也很少有机会沿着市区北部的环海路完整地走一遍,坐上这种旅游巴士,真让俺过足了眼瘾。”家住樱花小区的李桂莲赞叹道:“沿着环海路一路走来,感慨很多,这些年来,威海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环海路沿线的风景十分秀美,俺看着就高兴。邻居田秀珍都携亲带友坐了5趟观光巴士了!”来自湖北武汉市的于德开及妻儿对旅游观光巴士更是赞不绝口:“车子的视野真开阔,我们要多拍些照片拿回老家给亲朋好友看看,让他们知道威海有多美!”听到乘客的赞美,观光巴士司机张芳笑着说:“在旅游旺季,巴士的上座率常常达到100%,特别是上午从旅游码头开行的班次,及周末的班次,最为火爆。”正如张芳所言,自8月11日我市4辆“幸福海岸”旅游观光巴士投入运行以来,备受游客和市民热捧,已累计开行1600多个班次,8000余人乘坐观光巴士畅游威海幸福海岸线。
“绿色”公交:节能环保公交车为城市“添绿”
12月7日上午9时26分,漫天飞雪,在位于环翠区鲸园街道办事处万福山庄外的33路公交首发站点,记者坐上了一辆气电混合动力新能源环保公交车。
“乘客您好,欢迎您乘坐33路公交车……”伴随着悦耳的提示,9时30分,33路公交车发车。
虽是雪天,但记者没有任何颠簸感。“这车坐着真平稳,刹车时几乎没有感觉,真不错。”记者与司机攀谈起来。“这就是混合动力公交啊,新技术就是不一样。”司机细数着新车的种种优点。
“3月15日新上线的这批混合动力公交车既节能又环保,另外,在档次、安全性能、舒适程度、外观形象等方面跟以往的公交车相比也有很大提升。”市公交集团技术机务部相关负责人宋文溪介绍说,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特点是,车辆起步、低速和怠速状态下以电作动力,不排放废气;在行驶速度超过时速20公里时自动转变为天然气动力。从运行情况看,这种车型的节能量在20%左右。
当天上午,记者又转乘“加长版”12路天然气公交车。一进车厢,以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为内容的刊板映入眼帘,车门上还贴有“当心夹手”“严禁站人”等警示语。据司机讲,与旧车相比,7月4日新换的这种车型可多载近20人。谈及新上路的环保公交车,古北社区居民邢爱兰颇有感触:“新车不仅宽敞,就连前门脚踏位置也矮了一些,我们老人上下车很方便。”
据悉,在我市发展绿色公交的3年时间里,已建成加气站2座,新购天然气公交车86辆,改装天然气公交车59辆,共有163辆天然气公交车投入运营,据测算,这些“环保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0吨。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当年新增57辆“环保车”,未来五年将更新新增公交车300余辆,建设2座天然气加气站。购置车辆以天然气车为主,适当发展新能源公交车;到2016年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车型达到公交车辆总数的50%以上。
线网布局:优化10条线路让市民满意出行
12月6日上午9时许,家住望岛社区的孙菲在附近公交站点等车,准备到环球广场附近购物。作为一名“老威海”,孙菲说,现在从她家到环球,直达的公交线路至少有5条,平均不到1分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这里只有1条公交线路,而且要好几个小时一趟”。家住环翠区闫家庄村的73岁村民王志娥高兴地说:“10月26日新开通42路公交线后,俺走亲戚、逛商场都方便多了,来俺村赶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俺自家种的油菜、白菜要是吃不完,就拿到集上卖。”
从全市仅有3辆公交车、1条由党校至长峰的营运线路、年运送乘客6万人次,到全市800余辆公交车、54条营运线路、年运送乘客1.2亿人次,经过38年的发展历程,市公交集团已经构成城市中心区、高区、经区并辐射近郊城镇的公交网络,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3%,成为市区交通运输的骨干力量。尤其是今年以来,市公交集团及时新增、调整优化10条公交线路:新开通42路;先后增加1路、7路、12路、20路、31路、41路班次密度;调整40路、42路、35路等行驶路线;积极开展公交“便民服务进社区”主题活动,广泛征集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先后解决20路更新车辆、增设站点以及后峰西通车、嵩山路通车等问题,并将3路、4路等部分主干线路公交车更新列入明年上半年工作计划等。
■市民看项目
“老公交”见证新时代
在公交集团工作13个年头的高红民现在是7路公交车的司机,13年来,他安全行驶近40万公里。从四面透风,设备简陋的旧车到拥有保温车厢和舒适工作区的新车,从汽油车、通道车到天然气车,他见证了公交集团在车辆更新及人性化服务方面所做的点滴工作。
据高红民讲,1999年,他开的第一辆15路公交车是铰链式通道车,这种车型两节车厢中间由一个大转盘连接起来,车身长、容量大,但车况较差,且功率小、故障率较高,遇到雨雪天气常常是“车外下,车里滴”,轰隆隆的噪音和严重的颠簸也影响乘客的心情。一次,车辆由南向北行经古寨东路下坡时,刹车突然失灵,幸亏高红民迅速采取左右行车的方式减速,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我现在开的车采用盘刹系统,性能安全可靠,再也不用担心出现刹车失灵、临时熄火的问题了。车上的多功能报站器、led显示屏等设施充分提升了服务的档次和标准,座椅也换成了带有气压的软座椅,开起车来那叫一个享受!”说起新车的好处,高红民满脸喜色。
“以前夏天开车,发动机盖烫手,热得人身上长满痱子。转向系统没有助力,遇到拐弯要用尽全力,一天下来,全身累得散了架。现在开车,舒适又安全,靠的不是体力而是技术。”高红民告诉记者,他现在开的7路公交车是新投入使用的纯压缩天然气公交车,车身长13.8米,外型美观大方,载客人数可达130人,比10.5米公交车多载50多人。“开车10多年来,我****的感受就是车况越来越好。现在,车内设有摄像头,监控室值班人员对车内情况一览无遗。车辆行驶也非常稳健,切实保障了乘客安全。公交车的更新换代,是政府做的贴近民心的好事。”高红民说。
■项目特色
巨额投入发展城市公交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是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品位,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迫切要求。2012年,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公交提上议程,市财政、交通、国资等部门多次调研,加大扶持力度,市公交集团累计投入3100万元,购置车辆57辆,分别投入1、5、12、20、33等线路;投资400万元,购置4辆“全景窗”巴士,培训13名驾驶员和讲解员,开通“幸福海岸”环海路旅游观光线;投资数百万元更新10座公交候车亭、“二十四孝”图看板等设施……不仅如此,2013年,计划投资1.08亿元,购置230辆“环保公交”,新开通3条线路、优化调整5条线路,二季度预计开通1条连接经区至高区的“大站快线”,更新200个国际公交站牌,新建20座公交候车亭……未来几年,政府还将加大公交投入,不断提升公交服务档次和水平,这一系列投入将使得威海公交以崭新姿态,让市民出行幸福感“涨”起来。
■项目故事
(小)11万张调查卡为明年开通“大站快线”摸底
12月7日上午10时许,1路公交车停到实验中学站点后,乘客开始陆续上车。“您好,请问您从哪站下车?”胸前戴着“调查员”工作卡的市公交集团营运部工作人员孙庆香向一位刚上车的乘客问道。得知他到蒿泊下车,孙庆香参照《1路公共交通跟车od调查表》,在手中调查卡“上车站点编号”处写上数字“1”表示上车站点,在“下车站点编号”处写上数字“23”,表示下车站点,车厢后门附近的同事卢美玉则负责回收调查卡。“每周的周一、三、五、日是跟车调查的时间,我们实行12小时工作制,从早上6:00至18:30这段时间几乎都在车上度过。上下班高峰时,客流量特别大,调查工作几乎都是站着进行的,10多个小时下来,双腿都不听使唤了。”孙庆香说,此前,她和另外23名同事刚做完12路公交车的调查工作,每天要发放9000多张调查卡,由于需要不断询问乘客下车站点,说上一会儿就口干舌燥,但为使调查结果更加可靠,她顾不上喝一口水。
如此大规模的公交客流调查,在威海尚属首次。据市公交集团营运服务部部长曲恩生介绍,营运部从11月23日起安排60多名工作人员以半数抽样的方式对12路、1路、7路公交车客流量进行调查。11月30日,12路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共发放调查卡4万余张。目前正在进行的1路客流量调查,预计发放调查卡3万余张。7路公交客流量调查工作即将开始,调查卡发放量也应在4万张左右。“本阶段的客流量调查工作预计于12月中旬结束,我们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掌握主干公交线路的客流情况,将其作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开通‘大站快线’做前期准备。”曲恩生介绍说。
曲恩生提到的“大站快线”,即以快捷为前提设计线路,选择线路中较大站点停车,其他小站不停车,力争达到“站点缩半,时间省半”的运行效果。以12路车为例,其共设42个站点,单程运行时间约为1小时20分钟,“大站快线”启动后,站点可能将缩减为25个左右,大幅节省单程运行时间。我市“大站快线”工作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启动,届时将有8至10辆配有空调、长12—14米的天然气节能环保车辆投入使用。目前,除客流量调查外,公交专用车道准备工作也已启动。自12月10日起,市区世昌大道、文化路、青岛路三条路的部分路段将作为新的公交专用车道,交通高峰时段只允许公共汽车、校车和大型客车通行,这也是向“大站快线”模式过渡的重要前提。
“‘大站快线’是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行效率,满足不同层次乘客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便民惠民工程,对于解决公交车高峰时段的拥挤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公交集团将在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扎实做好这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系统,打造民生公交、满意公交。”曲恩生说。